《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Author Avatar
jiandandkl 8月 25, 2019
本文总阅读量
  • 在其它设备中阅读本文章

前段时间对自己的效率产生了怀疑,于是想做些改变,看了《番茄工作法图解》(虽然方法很简单,看完这本书被其”洗下脑”,对此深信不疑效果更好)。之后又被推荐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有看过一点没看下去,这次带着效能方面的问题及目标,看完感觉收获颇丰。
本文为一些摘抄为以后温故,及一些个人想法

“前言”

  • 学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
  • 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对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如长谈内罗永浩创业所进行的学习)
  •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

七个习惯

  • 习惯一: 积极主动

    • 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 采取主动: 聆听自己的语言 –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关注圈与影响圈 –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 外部环境的问题 –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为自己营造有利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噩运的降临。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比方说天气,但我们仍可保持内心或外在环境的愉悦气氛。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掌握之事则全力以赴。
    • 怎么做: 多培养积极主动性 – 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我宁愿”等等。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
    •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尽管这些事的确会让人身心受创或者经济受损,但是品德和本性完全可以不受影响。事实上越痛苦的经历,越能磨炼意志,开发潜能,提升自如应对困境的能力
  • 习惯二: 以终为始

    • 在做计划时,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 “以终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的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实现。正因如此,认定使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 创办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许多企业都败在第一次创造——事先缺乏明确目标,以致资金不足,规划不周或对市场情况的解读有误。
    • 领导(leader)和管理(manager)不同: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
  • 习惯三: 要事第一

    • 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 放下那些迫在眉睫的公务让我十分痛苦,因为解决紧急事务更能给我一种成就感。相比之下,苦思如何领导公司,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如何掌握先机以及深入分析问题(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公司要设立愿景)
    • 但是如果在为这些事务进行排序之前,不知道具体的事务同个人使命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这些事务同人生各个领域的平衡之间的关系,那么优先排序只能是徒劳无益。
  • 习惯四: 双赢思维

    •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
    • 双赢原则: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 双赢品德三个原则: 1. 诚信; 2. 成熟: 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 3. 知足: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 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己知彼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 双赢协议: 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
    • 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 双赢举例: 店员不积极,店长的收入不依赖店员,调整为店员赚到钱,店长才能赚到钱
  • 习惯五: 知彼解己

    • 聆听别人,坦然而谈。
  • 习惯六: 统合综效

    • 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
    • 寻求第三条路: 有商有量,直到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且比原来的方案和妥协的办法都好得多。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
  • 习惯七: 不断更新

    •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 人的不断更新: 1. 身体: 锻炼; 2. 智力: 阅读,想象,规划,写作; 3. 精神: 个人的使命宣言至关重要。一旦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活动。; 4. 社会/情感: 理解别人,移情聆听,拟定消除分歧的第三种解决方案。企业力争上游的道理也是这样。企业的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则反映出目标宗旨与原则。

个人管理

  • 时间管理: 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重点: 应该优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如做长期规划,提升技能,建立人际关系),完成这些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效能也会大为增进。如商场的管理人员一致认为,与承租购物中心的各商店老板建立良好关系,最有助于业绩进展。但忙于处理日常工作如开会写报告等,后来改为花三分之一时间改进与商店的关系业绩有提高4倍多。帕雷托原则(Pareto Principle)——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 管理方法六标准: 和谐一致 / 平衡功能: 健康,家庭,个人发展 / 围绕中心: 制定一周的计划,秘诀在于不要就日程表订立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以人为本: 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人的因素。
  • 个人管理四步骤: 1. 确认角色:制定下周作为不同角色(如开发人员,如丈夫) 2. 选择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重要但不紧急),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3. 安排进度: 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4.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 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而芸芸众生中,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它比第三代理论高明之处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 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先进性: 首先,它以原则为基础,切实地创造出一个核心模式,让你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看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效的。其次,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这种方法让你有机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最大限度地同你既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它也给你自由和变通,让你在牺牲既定日程安排,服从更重要的价值观的时候心平气和,毫不内疚。第三,这种方法确认了你的个人使命,包括价值观和长期目标。这样你在度过每一天的时候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第四,这种方法帮助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第五,这种方法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需要的时候可以对每天的安排作适当的调整),这让你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必局限于短暂的一天时间。通过审视自己的主要角色而让自己保持清醒,经常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

其他

  • 品德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等的力量大于人格魅力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

  • 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 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自食其力;智力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想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而影响自我价值评价。

  • 责任感(Responsible),从构词法来说是能够回应(Responseable)的意思,即选择回应的能力。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他们根据价值观,有意识地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情绪而冲动行事。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的制约,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这种选择称为消极被动(Reactive)。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自然天气所影响,比如风和日丽的时候就兴高采烈;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无精打采。而积极主动的人则心中自有一片天地,无论天气是阴雨绵绵还是晴空万里,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如果认定了工作第一,那么即使天气再坏,敬业精神依旧不改。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我守护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

  • 以原则为中心: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他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信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

    • 心灵演练: 有一次,他抱怨在球赛时常常会莫名地紧张。细谈之后,我发现那是因为他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千钧一发的时刻。于是我教他在压力最大时通过心灵演练来放松自己,保持心平气和。我们发现心灵演练内容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如果演练的是错误的事情,那么收获的也是错误。在商务谈判,上台表演,日常挑战或困难冲突到来以前,不妨参照以上范例多加演练,直到能够胸有成竹,感同身受,无所畏惧。
  •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 能够增加情感帐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情感帐户这个概念很认同)

  • “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

  •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如果父母能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作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那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父母会更愿意,甚至是迫切地理解并帮助孩子。百货商店只要顾客为了问题而来,不论多小,商店职工都视之为同客户建立关系的良机,会积极而热情地寻求解决途径,直到顾客满意。(感同身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在企业里,主管可以调整体系,组建高产能的团队,与其他对手竞争;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个人表现制定评分体系,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家里,家长可以帮孩子培养合作意识,如在打保龄球的时候计算全家分数,并齐心合力打破以前的家庭记录,还可以用双赢协议分配家务,这样大家不再满腹牢骚,家长也可以专心做非自己不可的事情。

  • 远东地区哲言: 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行,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

  • 参与的程度越深,人们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投入就越多,释放出来的创造力就越大,越需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任。我坚信这就是日本人商业成功的秘密所在,他们就是这样改变了全球市场。

  • 歌德(Goethe)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 “这算存款还是提款?”“这是消极被动还是积极主动?”“这是统合综效还是折衷?”“这是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还是舍己为人(输/赢)?”“这算要事第一还是琐务第一?”“这算以终为始还是以手段为始?” (经常性的问自己)